用实力打造品牌、以诚信服务大众
咨询电话:136 4427 7567
海洋工程公司首次赴东海钻井纪实
    从10米到60米,短短50米的深度差,对于海上钻井来说却是一次艰难的跨越。

  4月28日,中国石油海洋工程公司中油海10号钻井平台在圆满完成东海杭州8-1-1井总包项目后,安全返回渤海湾。

  经过5年的努力,中国石油“海军”首次走出渤海湾进入东海水域作业,首次为国际公司进行总包钻井服务,初试牛刀,胜利凯旋,以优异的工程质量和服务,让“宝石花”绽放在东海蔚蓝的海天之间。

  出征东海,风雨兼程

  2010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三。天津港东疆港码头,微风中摇曳的盏盏大红灯笼,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中油海10号平台全体员工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公司总经理黄立功“精益求精,严细准稳,慎之又慎,确保安全环保,争创精品工程”的嘱托萦绕在脑海。简短庄重的誓师动员大会后,中油海10号钻井平台在两艘拖轮牵引下,驶出渤海湾。

  对于中国石油海洋人来说,为了这一天,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海洋公司组建之日起,就承担着保障集团公司海洋油气增储上产的重任,同时也期待着走出渤海湾,在广阔的施工海域中锻炼队伍,积蓄实力,实现新的发展。

  在承接哈斯基东海杭州8-1-1井项目之前,海洋公司尽管具备100米水深以内的海上作业服务能力,可是以往承钻的井都在渤海湾。正是看中海洋公司的服务能力和潜力,国际知名的哈斯基石油公司向海洋公司发出了杭州8-1-1井钻完井总包邀标书。

  能参与这个项目,是机遇更是大考。每个人都明白肩头那沉甸甸的责任。投标,商谈,协调,中标,项目准备,许多人连春节都在忙碌中度过。

  起航,向东海挺进。

  这注定是一次风雨之旅。尽管做足了准备,但海上多变的天气还是使拖航小组经历了严峻考验。

  船队一出渤海湾,黄海的大风就给了海洋人一个下马威。在夹裹暴雨的狂风呼啸中,平台摇晃幅度达到单向5度,使长期在内海作业的平台人员出现了明显的晕船现象,一半人员出现了呕吐、吃不下饭的反应。拖航小组及时调整航线,在风大时降低平台重心,天气好时则保证航速。

  考验还在后面。3月4日,平台被拖抵目标位置后,还没顾得上喘口气,拖航小组得到消息,如果当天平台不能就位,那么随后而来的八九级大风将使平台在未来3天更没有就位的可能。

  为降低风险,拖船小组别无选择,在强风中实施就位作业。逆风努力顺着就位线航行,穿过变化莫测的水流,3月4日13时15分,经过7个小时的奋战,平台成功定位于“杭州8-1-1”井位。

  这次拖航驶过渤海、黄海和东海三片海域,经历暴雪、狂风、大雨和浓雾多种恶劣天气考验,历时130小时,航程735海里,创造了海洋公司最长拖航里程、最长拖航时间的纪录。

  东海首吊,战涌斗浪

  难题一个接一个出现。

  东海不像渤海湾风平浪静,平常风力就有七八级,涌浪有时高达7米,让置身其间的每个人真正见识到什么是“波涛汹涌”。物资吊装,这本来是平台上极为平常的工作,如今随着作业环境的改变变得异常困难。“你们的吊机无法满足海况条件,操作不了。”公司聘请的专职吊机操作手关键时刻打起了“退堂鼓”。

  生产物资吊不上平台,接下来的工作就会停滞,生产组织将受到影响。如何安全、高效地组织吊装,考验着中国石油海洋人的智慧和勇气。

  根据恶劣海况和平台操作实际,制定吊装方案。关键时刻,水手长郝现贵主动请缨。3月11日6时,趁着气象条件和海况有所好转的有利时间,又一次吊装开始了。近两米的涌浪使得主拖轮左右摇摆。所有目光迅速聚集到缓缓转动、放钩的吊机上。船体上下起伏,吊钩左右摆动,数十吨的物资稍有不慎,就会掉入海中,后果不堪设想。顶着巨大压力,郝现贵一丝不苟地进行操作。时间仿佛被拉伸,每一秒都那么漫长,吊钩缓缓提升,突然,货物在船起伏至最高点时稳稳地离开甲板。人们按捺不住欣喜一起鼓掌喝彩。

  东海首吊,吊起的是物资,调动和鼓舞的是员工战涛斗浪的高昂士气,也为随后的吊装作业奠定良好基础。数据统计,从卸船到开钻,仅仅用31个小时,起吊物资600多吨。

  长距入孔,东海钻进

  在东海施工的日子里,大风暴雨总是不期而至。

  隔水管施工,是这次钻井施工的第一步,也是技术难度极高的作业。之前在渤海湾作业时,施工转盘面与海底的距离最多也就40米。而在东海,施工转盘面的高度距离海底达到95米,其中有60米在水中。水流会轻而易举将隔水管冲向一侧,使其不能进入钻孔中。由于缺乏经验,项目组曾计划租借海底机器人解决这一难题,可费用十分昂贵。

  难题激发着员工高昂的斗志和创新的热情。经过全体技术人员连续10多个小时的论证研究,解决方案逐渐清晰起来,必须选择在最低流速时开钻,此时海流流向要与下隔水管时海流流向保持一致。技术人员还想到了一个聪明的办法,拿了几个大的饮料瓶用绳子挂在平台上,放入水中,用以观察开孔时的流向和绳子的角度,为下隔水管提供参考。

  桀骜的浪潮,见证着中国石油海洋人的不屈和执著。开孔作业出奇地顺利,一次成功。

  在此后的钻进中,平台严格落实员工岗位责任制,当班人员严守坐岗制度,严防井下事故发生。3月底的一天,当班泥浆工吴德亮在监测泥浆液面时发现液面异常,经验告诉他井底可能发生了井漏。他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当班司钻,平台果断停止作业,启动应急预案。后勤小组在接到物料告急的消息后紧急调运泥浆材料,并冒着大雨组织人员连夜装船运输至平台。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13分钟后,仪器才做出发生井漏的警告,正是这13分钟,为平台堵漏赢得宝贵的时间。

  记录一次次刷新,捷报一个个传递。尽管井漏加上大风天气影响使整个施工计划延误了5天,但是项目组通过调整工作计划运行的符合率,加强对每个作业过程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导向钻具组合和配合无线随钻以及ECD监测、自动灌浆装置、泥线悬挂系统等新技术,比计划提前7天完成了任务,展示了中国石油“海军”不俗的实力。

  约别东海,共慕希冀

  4月11日15时,来接最后一批甲方人员离开的飞机缓缓降落,平台员工列队欢送,他们与平台员工握手祝愿,挥手告别。

  中国石油海洋人有理由自豪。施工报表显示,2107米井深,最大井斜才1.18度,井底位移只有3.94米,而哈斯基给出的位移范围为50米。固井质量为100%,设备故障率为零。

  平台还首创了“安全训练观察卡”,不仅观察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且把对环境和设备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合理化建议都整合到卡片上。整个项目期间平台共收到卡片近2000份,为有效规避风险、发现隐患、实现零事故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哈斯基石油(中国)公司在发来的感谢信中说道:这口井富有挑战性,海洋公司通过克服这些困难为我们提供所有必需的服务,充分展示了出色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我们对海洋公司提供的所有支持和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

  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也对海洋公司东海首征胜利凯旋给予祝贺。他表示,杭州8-1-1井项目展示了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尤其是海上施工的风貌,并勉励海洋公司为在更广阔的舞台、更具竞争力的市场实现科学发展创造条件,积蓄力量。

  正如海洋公司总经理黄立功感言:“杭州8-1-1井项目虽然结束了,对于海洋公司而言,总结和思考正在继续。这次钻井项目的成功为海洋公司在同级水深和海域实施钻井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锻炼了一支素质过硬、充满朝气的队伍,将有效提升公司国际化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走出渤海,走向国际,建立国际一体化海洋石油工程公司,中国石油海洋人在蔚蓝的天际间放飞梦想,向着更广阔的水域挺进。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136 4427 7567
QQ在线:  
经典案例